没“阳过”的人要注意这些事!
第三十三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已履行责任的重点排放单位优先申报国家或者本省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等领域的有关资金项目。
二是氮氧化物,主要来自工业燃煤、炉窑和机动车排放等。根据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积极应对夏秋季臭氧污染工作方案》,将推动重点工业园区综合治理、重点排放企业深度减排等。
臭氧本就存在于自然界,90%以上的臭氧在平流层,离地面10千米至50千米,可有效阻挡紫外线辐射。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8月底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臭氧浓度却不降反升。夏季臭氧污染攻坚行动取得初步成效,7月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重点区域臭氧浓度显著降低,臭氧超标天数明显减少,未出现明显、大范围区域性臭氧污染过程会议要求,各地要科学制定应急减排措施,强化全过程差异化管控,实现有效减排、精准减排,严禁一刀切。会议要求,各地要深入开展臭氧系统治理,组织开展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走航监测和专项检查,加强城市建成区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常态化禁止城市及县城建成区露天烧烤行为。
要密切与京津及周边地区对接协助,实施联动减排、联动执法、联动防护,推动区域协同治污。对能够产生明显减排效益的超低排放改造、柴油货车尾气治理、扬尘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要狠抓落实,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加大力度往前赶,尽早形成减排效益。据介绍,针对完成蓝天保卫战目标任务,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 政府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各项工作部署,推动落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和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切实改善全区空气环境质量。
受沙尘等因素影响,全区14城市平均优良天数、PM2.5浓度均受到影响,对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产生压力。同时,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全区沙尘天气发生频次、强度和影响城市都有所增加,对重点区域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乌昌石、奎独乌重点区域各城市PM2.5浓度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1.9%和8.9%据介绍,针对完成蓝天保卫战目标任务,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 政府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各项工作部署,推动落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和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切实改善全区空气环境质量。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区14个城市、乌昌石区域各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均有所提升,分别比上年增加2.7和4.1个百分点。全区1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奎独乌重点区域各城市PM10浓度均较去年同期上升2.9%。
今年5月起,新疆开始实施乌昌地区非采暖季扬尘治理工作,扩展乌昌石、奎独乌重点区域扬尘污染治理,指导全区做好非采暖期扬尘治理工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副处长熊建新说,要完成《自治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既定目标,还需坚定信心,持续努力。紧盯钢铁、焦化、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管控,持续推进钢铁工业超低排放、工业炉窑治理,切实加大治理力度,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好基础。近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区1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较去年同期均有增加,全区空气质量进一步好转。
乌昌石、奎独乌重点区域各城市PM2.5浓度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1.9%和8.9%。同时,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全区沙尘天气发生频次、强度和影响城市都有所增加,对重点区域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受沙尘等因素影响,全区14城市平均优良天数、PM2.5浓度均受到影响,对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产生压力。突出冬病夏治的同时,指导各地依据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夏季时段VOCs管控。
今年是新疆打响蓝天保卫战的第三年,1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PM2.5浓度下降比例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刚性任务市场体系方面,强调坚持市场化方向,更好发挥经济杠杆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推行社会化治理,帮助企业降低治污成本。
加强审计监督,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企业责任体系方面,强调主动治污、依法排污,推进生产绿色化,要求加快排污许可证核发,制订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实施细则。
四是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省市县三级联网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二是提升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能力,加强危险废物等专项整治。为加快推进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一是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支持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等。法规政策体系方面,强调加快地方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财税、金融政策,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保障。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就健全七大体系(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规政策体系)逐一细化提出要求。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推行非现场监管,切实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在领导责任体系方面,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推进工作的责任主体,同时明确强化考核和责任追究。
监管体系方面,强调严格环境监管,推进司法衔接。三是提升清洁能源保障能力,推动能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优化,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七是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推进政策集成、措施集成、机制集成,帮助中小微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增信心。《意见》指出,要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建设为契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江苏。
信用体系方面,强调同步推进政务诚信和企事业单位信用建设,用好用足信用记录。五是提升生态环境科研能力,为精准治污提供科技支撑。《意见》明确,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七种能力。全民行动体系方面,强调加大社会监督,提高公民环保素养。
六是提升基层基础能力,重点发挥好网格化管理体系作用。到2025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巩固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努力建成最严密法治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示范区、突出环境问题系统治理的标杆区、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引领区。
发挥12345群众诉求总入口和12369环保举报热线作用,完善有奖举报机制,引导公众监督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点,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农作物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日前,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2020年协商计划安排,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就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垃圾处理机制,促进宁夏黄河流域生态改善进行专题协商。
据介绍,下一步,宁夏将突出重点、强基层、补短板,聚力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硬仗,其中包括,扩大测土配方施用范围,推进有机肥、缓释肥利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3%。推广以渔治水和稻渔种养模式,促进河流湖泊休养生息。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
从调研结果看,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相关部署,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紧紧围绕完善机制制度、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稳步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幅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实施农用残膜回收利用,严格管控水资源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在沿黄九省区中处于中上水平。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稳步推进。
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全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分别达到39.4%和40.2%截至目前,全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分别达到39.4%和40.2%。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